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食物與社會
Food and Society 
開課學期
102-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簡妤儒 
課號
Soc2049 
課程識別碼
305 2332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101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1food_and_society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食物與社會 

課程目標
吃,是基本的生存需求;不過吃這件事,不只牽涉自然和生理的規則,更具有社會意義。食物的生產與消費涉及複雜的社會活動,並且還會維繫、改變或創造人與人的社會關係。這門課希望讓同學從觀察與分析日常生活飲食開始,應用社會學的想像力來探索食物生產與消費過程中的社會意義和權力關係。

本課程分為四大單元,包括「我吃故我在」、「當代食物生產消費的劇變」,「健康和風險爭議」、以及「新飲食社會運動」。課程從個體的消費行為出發,慢慢上溯生產結構的轉變,以及牽涉其中的爭議和危機,最後又回到重新發現消費與生產的連結,以改變的契機作結。我們將會探討當代飲食產銷因為全球化與新興科技發明後產生的改變與挑戰,以及討論近來延燒台灣社會的幾項食品生產與安全風險的重大爭議,包括農地徵收、美牛、塑化劑等等。這門課除了老師講課之外,更著重同學的參與和心得報告。因此,課程進行方式還包括課堂上小組討論,以及相關影片的閱聽分析。我更希望同學能夠練習批判性地閱讀文獻,並學習分享你的觀點和想法,因此課程包括個人性的分析與觀察作業,透過分組來完成一項關於飲食經驗的文獻或是調查研究。 
課程要求
1. 學習用社會學觀點分析飲食文化或生產消費的過程
2. 了解與分析自己的飲食行為
3. 主動閱讀讀物,並有能力分析比較關鍵概念
4. 共同合作完成期末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四 14:00~16:00 
指定閱讀
教師會將閱讀文獻放到課程網上,請學生自行下載。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報告 
40% 
根據興趣組成4-6人小組,選擇一個符合本課程內容的主題,透過小組合作及討論的方式腦力激盪,最後撰寫3000-5000字的報告(上限8000字),或製作15-20分鐘的短片,期末並在課堂上進行口頭報告。內容可以就任何一項你們感興趣的飲食社會現象收集資料分析討論,例如建議可以去調查與分析校園內學生飲食慣習和文化;有興趣的人亦可選擇加入本系陳惠敏老師開設的「都市農做」課程於週一下午參加屋頂農做實習課15:30-18:00(須全學期參與),記錄和分享過程和心得。除此之外,更歡迎於學期中持續與老師討論來發展你們的想法。評分除了評估小組共同成果之外,並採納小組成員互評貢獻度來斟酌個人評分。 
2. 
閱讀內容評量 
20% 
老師會不定時於課堂上針對本次或上次課程的指定讀物進行抽考(共三次),例如要求學生:1) 總結讀物的1-3個主要論點 2) 針對歧異的論點進行分析比較,舉出一些例子來支持或證明你的觀點。3) 闡述讀物中定義的關鍵概念,並且討論它在其他現象上的適用性。期末我們會挑分數最高的兩次計分(10% x 2),無正當理由缺課不得進行補考。 
3. 
田野觀察報告 
20% 
任選以下一樣活動,撰寫2-3頁(單行間距,12級字)的田野報告 A. 參觀有機農夫市集(例如,彎腰農夫市集,9/15、10/19-20、11/17、12/15周日10:00-17:00於政大公企中心,金華街187號),與至少三名生產者或消費者聊天,詢問他們參與活動的動機與感想,整理並整合分析這種特別的生產和消費行動的社會意義。 B. 實驗心得報告:準備與料理一道只用台灣本土食材的料理,紀錄下你取得食材的過程(包括你如何確定這是台灣本土食材),以及料理的心得。(本實驗歡迎幾位同學找時間一起實行,如果可以的話,更歡迎將成品拍照和同學分享)。 C. 實驗心得報告:不使用免洗餐具五天(外食自備餐具、飲料杯、或外帶器皿),紀錄你實行的過程、與他人互動溝通的觀察、困難,以及心得。(勇敢一點的話,試著說服老闆優惠使用自備餐具的客人,加學期總分5分)。 D. 訪問你家裡主要負責煮食的人:「你覺得什麼是你們家的招牌料理?為什麼?怎麼來的/開始的?」。並請試著分析這道招牌料理和你個人記憶、情感或認同的關係。 E. 參觀台灣博物館的糧食方舟特展(襄陽路2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內。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7:00,展期至12/1結束),引用課堂上學習的概念來分析與分享參觀心得。 F. 食物相關新聞分析:搜尋近來三則以上與食物有關的新聞(最好彼此相關),並以課堂上所學過的概念來加以分析。 G. 另可以和老師討論設計其他和課程主題相關的活動來施行。  
4. 
五日飲食日記 + 分析討論 
20% 
選擇連續五天詳細紀錄你的飲食行為,包括和誰一起進餐,誰準備食物的(人),你為什麼做這個選擇(事),什麼時候吃的(時),在哪裡,你是否知道食物在哪裡生產(地),你吃了什麼(物),以及你覺得你的飲食行為有什麼樣的社會意義等。(10/17繳交,10%) 期中過後我們會重新回顧你寫過的飲食日記,讓你選擇一個課堂上曾經閱讀討論過的社會學視野(例如階級、認同、全球化等)來更深入分析你的飲食行為。(1-2頁,單行間距,12級字)。(12/5繳交,1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2  課程簡介與導論 
第2週
9/19  中秋節放假 
第3週
9/26  品味與階級地位 
第4週
10/03  飲食文化與認同 
第5週
10/10  國慶日放假 
第6週
10/17  綠色革命與工業食品鏈 
第7週
10/24  麥當勞化的飲食經驗 
第8週
10/31  工業化與農場工廠化 
第9週
11/07  期中考週停課 
第10週
11/14  影片觀賞與小組討論  
第11週
11/21  自由化與台灣糧食安全 
第12週
11/28  食品安全與風險 
第13週
12/05  基改作物與種源保存 
第14週
12/12  搶水搶地大戰 
第15週
12/19  過剩與重分配 
第16週
12/26  小農、消費者的力量與公平貿易 
第17週
1/02  期末課堂報告